400-828-8280
钟声教育集团_钟声幼儿园_幼教联盟_学前教育_幼儿园加盟_托管
专注中国幼儿教育发展
钟声教育集团官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钟声动态

鹅卵石故事上——海边的孩子爱海洋

作者:钟声教育   日期:2018-12-10


幼儿对话——故事背景

在社区公园活动时,老师注意到三五成群的孩子蹲在地上,边讨论边指划着什么。老师走近瞧见,原来,孩子们在研究社区公园的地面。这是一条鹅卵石和光滑大理石混合铺成的近二三十米之长的“羊肠小道”。老师侧耳细听,原来孩子们在讨论地面上由鹅卵石铺成的各种图案,有的说像海星,有的说像海象,有的说是三角形,有的指着远处说“这里还有一个菱形”,有的说“好光滑”,有的说“这里有个彩色鹅卵石”,同时,有几个孩子还在鹅卵石的道路上,开起了“小火车”游戏......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

从上述对话中,老师有了初步的定义:孩子们不仅关注到了鹅卵石铺成的小路,并且关注到了这条小路里,有大小不一的鹅卵石铺成的形状各异的图形。中班的孩子们,显然已对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基本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谈话的最后,孩子们也对“鹅卵石从哪里来”产生了小小的争议。并在直接触摸鹅卵石的活动中,了解了鹅卵石光滑,鹅卵石小路凹凸不平的特征,并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由此,老师抓住这一契机,组织幼儿一起讨论关于“鹅卵石”的话题。

你们知道鹅卵石的特征有哪些呢?

你们知道鹅卵石的用处吗?

关于鹅卵石,你们有没有其它非常想知道的知识?

除了社区公园,你们还在哪里见过鹅卵石呢?

......

由此故事就开始了。



一、故事:鹅卵石在哪里


 01.亲子行动:寻找身边的鹅卵石

家长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角色,家园合力才能将教育效果最优化。在与幼儿的前期谈话中,教师发现幼儿对“鹅卵石从哪里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追寻幼儿脚步,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引导幼儿在大自然中,在周围生活中,寻找关心的事物,并能通过简单的调查,收集信息,用图画、口述等方式,对信息进行记录,教师设计了“亲子任务单”。



02.亲子任务单寻找鹅卵石的故事

和家人共同捡拾鹅卵石之后,孩子们发现原来鹅卵石在周围生活中无处不在。尤其在大海边,沙滩上,随处可见,并且每个人都能捡到与众不同的鹅卵石。回到幼儿园后,他们表达欲仍不减,常常和小伙伴三五成群各自描述着愉快的经历。孩子们兴致勃勃的模样,老师尽收眼底。于是,教师组织幼儿针对自己亲身经历过的生活事件——“亲子捡拾活动”,进行回忆和讲述。



 03.画出捡拾鹅卵石的经历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叙事性讲述活动之前,应让幼儿进行必要的知识经验准备,考虑到中班幼儿难以完整的按照叙事结构进行讲述。所以,起初,我们在设计“亲子任务单”中,请家长协助幼儿,画出一幅完整的捡拾鹅卵石经历的画,或者洗刷出过程性照片。据此,幼儿能够借助自己的画、自己捡的鹅卵石等凭借物,对过去发生的事情进行回忆、想象和表达。在讲述过程中,教师首先按顺序出示提示图片,并提示幼儿用“先、然后、然后、最后”等表示时间顺序的连接词把自己的完整经历连起来讲。随后,请幼儿围绕“捡拾鹅卵石”讲述两三件有趣的事,最后,请幼儿将它们串起来,成为一个故事。



 04.鹅卵石名称的由来

寻找鹅卵石的活动结束之后,班级科学发现区陈列着孩子们带来的各种各样的鹅卵石。这一天,老师无意间听到安安和依依两位小朋友之间的对话:它为什么叫鹅卵石啊”?依依说“我不知道”,这时,好多小朋友都呈现出对这个问题的兴趣。联想主题产生之初,孩子们就有疑问:为什么鹅卵石叫鹅卵石。教师觉得这是一个合适的契机,解开孩子们心中的谜团。家园合作一起探讨。



教师与幼儿共同对话:为什么鹅卵石叫鹅卵石呢?相对家长的理性分析,听一听孩子们天真的想象和说法:

蛋蛋:因为它像鹅蛋,也像一个石头,所以叫鹅卵石。

翔翔:它有点像椭圆形,像鹅蛋,所以叫鹅卵石。

明泽:鹅卵石叫鹅蛋石。

康康:我爸爸说因为鹅卵石好听,就叫鹅卵石。

安安:鹅卵石像一个鸡蛋所以叫鹅卵石。

嘉嘉:你说的不对,鹅卵石不像鸡蛋,像鹅蛋,所以叫鹅卵石。

诺伊:我爸爸说,因为卵子是椭圆形的,石头又特别像鹅蛋,所以叫鹅卵石。

桐桐:那鹅卵长什么样子呢?

安安:鹅卵就是鹅蛋,我见过鹅蛋,在我老家,爷爷养的大白鹅下了一个蛋,很大,很白。

......

其实,孩子们的回答越来越接近于问题的本质,并且,在他们的对话中,又生发出新的问题:既然都说鹅卵石长得像鹅蛋,那鹅蛋长什么样子?确实,城市的孩子难以接触到家禽,更难以了解其生活习性。老师让见过鹅蛋的孩子举手,寥寥无几。于是,教师提议,咱们一起观察下鹅蛋长什么样子。



有了真实的鹅蛋形状参考之后,孩子们已经建立了初步的概念。老师提议,我们去阅读区里找一找,查阅一下书里是怎么说的。



05.教师的思考与支持

孩子们的思维天马行空,产生的问题也是千奇百怪。“鹅卵石为什么叫鹅卵石”的话题类似于“蛋生鸡,鸡生蛋”循环往复,难以解答的问题。教师没有武断制止孩子们的想法,也没有直接简单明了的告知答案。而是寻求家长的帮助,亲子共同寻找答案,家长们,尤其是爸爸们,踊跃发言,献言献策,效果较好。孩子们在谈话过程中,因为缺乏相关生活经验,又生发出新的问题“鹅蛋长什么样子”?教师和幼儿又一起,寻找相关图片资料,孩子们直观欣赏、比较了鹅卵石和鹅蛋的形状,兴趣盎然地讨论着。最后,教师和幼儿共同在图书中找到相对权威的解释,确实因为长得像鹅蛋,所以叫做鹅卵石。也许知道正确答案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孩子们知道了如何求知。


二、故事:鹅卵石的秘密


01.观察鹅卵石

在鹅卵石的捡拾活动中,孩子们收获颇丰。在紧随其后的叙事性讲述活动中,幼儿已能断断续续地说出鹅卵石的诸多外观特征。此时,他们也有了足够的探究兴趣、探究欲望。因此,教师提供丰富的材料,支持幼儿深入进行“观察鹅卵石”的活动。

记录孩子们的语言:

幼儿:这个线条好多,我感觉上面还有小洞洞,我的上面有小点点......

幼儿:鹅卵石身上有好几种花纹,有带横线的,有的细,有的粗。

幼儿:这个上面有弯弯曲曲的线条缠绕在一起的。

幼儿:这里有密密麻麻的小点子。

幼儿:我的上面有发光的白点点。

......



02.鹅卵石的分类

在鹅卵石的亲子户外捡拾活动后,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在海边捡拾到的各种鹅卵石。一时间,教室后阳台堆满了形形色色的鹅卵石。餐后散步时,阳阳说:小的鹅卵石都从框子里掉出来了,筐的格子太大了。翔翔说:我找到了红色的鹅卵石。朵朵说:这里有一块亮闪闪的鹅卵石。小溪说:这里有个巨大的鹅卵石......在这个对话情境中,孩子们关注了大小、形状以及颜色的迥异。尤其是阳阳,实际上他已经关注到了物体大小的匹配。因此,老师请孩子们重新整理鹅卵石,实质上也是引导幼儿分类经验的形成。

分类的方法:

迪迪:把大的放在一起,把小的放在一起。

翔翔:把颜色一样的放在一个框子里。

安安:一个筐子里,放一种颜色,然后再把大的颜色放在一起,小的颜色放在一起。比如说,大的灰色的鹅卵石放在一个框子里,小的灰色的放在一个框子里。然后用蜡笔在框子上涂上这个颜色,这样分的比较清楚。

嘉嘉:把有图案的放在一个框子里,没有图案的放在一个框子里。

依依:把碎了的鹅卵石放在一起,完整的鹅卵石放在一起。

明泽:可以把形状一样的鹅卵石放在一起。


盛装的工具:

有了分类的方法,还需要盛装的工具,老师问孩子们,你们觉得可以用哪些材料来装这些鹅卵石呢?幼儿给出了丰富的答案:牛奶布丁的盒子、瓶子、鞋盒子、购物篮子、纸箱子、玩具盒子、三只松鼠的礼品盒子等等。


标识的设计:

紧接着,老师继续引导孩子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个筐子里装的鹅卵石的特征呢?

蛋蛋:可以用笔在筐子上画上颜色。颜色要和筐子里的鹅卵石一样。

桐桐:可以在纸上画上图案,粘贴在筐子上,别人就知道了。

恺恺:可以把瓶子涂成一种颜色, 黑色的就放黑色的鹅卵石,白色的就放白色的鹅卵石,然后把这个颜色的鹅卵石放进瓶子里。

安安:也可以把盒子涂上颜色,然后放鹅卵石。

悦悦:可以做一个有图案的标识,然后这个筐子里就放有图案的鹅卵石。

动手来整理,孩子们选择适合的工具,喜爱的伙伴,粘贴标识,并有序分类。



03.鹅卵石的形成

在活动产生之初到今天,一段时间以来,孩子们对“鹅卵石怎么形成的”这个话题的关注度依然热情不减。无论是师幼对话,还是亲子问卷,孩子们的问题无一例外地都包括“鹅卵石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鹅卵石是光滑的”。


孩子们怎么说?

蛋蛋:鹅卵石是很多石头在一起摩擦形成的。

桐桐:鹅卵石先是石头,被海水冲到海边,然后变成鹅卵石。

安安:是工人加工的。

翔翔:鹅卵石是火山爆发,然后里面的石头经过不停摩擦形成的。

泽泽:鹅卵石和鹅卵石相互摩擦形成的。

湾湾:是被海水冲过来的。

康一:有可能是沙子摩擦形成。

朵朵:是进化出来的。

恺恺:冲涮和加工形成的。

嘉嘉:鹅卵石是在大海里浸泡以后,在被海水冲刷,经过几万年才变成鹅卵石。

......


自由讨论:寻找答案的路径有哪些?

安安: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开动脑筋,想出办法。

乖乖:不知道答案的话,可以到图画书里找。

翔翔:可以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告诉自己答案。

蛋蛋: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会问老师,还会问小朋友。

桐桐:如果找不出答案,可以到电脑上找一找。也可以到手机上找答案。

淘淘:我觉得可以去图书馆,图书馆有很多的书,可以查资料,也可以借出来的,还有书店也可以的。


路径一:向书本寻找答案

幼儿园阅读角里的图书。



图书馆资源的利用。


路径二:利用网络检索资源

至此,孩子们关于“鹅卵石形成”的知识主要来源于书本,而幼儿的学习途径是多元的,孩子们认为电脑里有自己想要的答案。于是,教师和幼儿一起,在电脑里检索到一段视频,既有自然力量下鹅卵石的形成,也有机器加工下石头的蜕变。孩子们禁不住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来:

开心:原来鹅卵石是这样被海水冲刷的,鹅卵石会不会疼呀?如果我是鹅卵石肯定都哭了。

果果:如果石头没有被海水冲刷,怎么才能变成鹅卵石呢?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加美丽,所以鹅卵石很勇敢。

婷婷:一块石头变成鹅卵石是不是要经过很多小溪流和大海呀?那它们会有很多好朋友哟!

小宝:我看到了鹅卵石在被海水冲刷时,他和同伴之间也有很大的撞击,这样它变成鹅卵石就很快。

当看到机器加工下的鹅卵石镜头时,孩子们似乎对工人叔叔特别崇拜。

上上:原来我们小区小路上的鹅卵石是机器加工的,难怪摸起来那么光滑。

菲菲:它们的颜色也可以变很多种。

桐桐:工人师傅的机器好厉害呀!一眨眼就把一块大石头变成光滑的鹅卵石了,好厉害呀!

果果:工人叔叔先挑选石头,然后冲洗、放机器里打磨、最后上色。

可乐:我看到工人叔叔都是带头套进行加工的,这样做,石头才不会伤到自己。

天成:这些叔叔都好厉害呀,我要是会那该多好呀!

海水的冲刷,机器的加工,生动的视频直播,孩子们对鹅卵石的形成原理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路径三:来自家长的力量

家长是我们重要的合作力量,家长参与过程是不同智慧的结晶。我们向家长询问是否有海洋学相关背景或者资源,可以协助孩子们更直观了解到鹅卵石形成的过程。田杨子爸爸主动请缨,杨子的爸爸毕业于海洋大学,目前在船舶公司工作,长期和渔船、渔民打交道。专业的知识背景,独特的工作经历,加上年轻活力,热爱、支持幼儿园工作,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良好家园关系的力量。



04.鹅卵石有多重

鹅卵石的活动深入开展着,这一天,班级张老师准备将鹅卵石的材料挪到科学发现区,但是怎么也挪不动。于是,喊来王老师帮忙。蛋蛋见了,连忙跑来,帮助老师一起搬。这时,又陆续加进来两三位小朋友。大家终于勉强抬起了鹅卵石筐子。蛋蛋感慨地说:鹅卵石好重啊!其他小朋友也随声应和:石头这么重,我们这么多人才抬得动。听到孩子们的讨论,老师适时介入并问:那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鹅卵石到底有多重呢?就这样,围绕着鹅卵石的“重量”,小朋友们展开了探索之路。

讨论并寻找测量的工具

为让幼儿了解测量工具,以及不同工具的不同用途。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能够知道重量的工具。

教师:小朋友,如果我们想知道物品的重量,可以使用什么工具呢?

“用秤啊。”安安抢着说。

“上次体检的时候,晨检老师就用秤帮我称体重的,我是42斤”翔翔迫不及待地说。

“老师,还有妈妈在超市买水果的时候,阿姨也用那个秤帮我们称水果的,妈妈说那个叫电子秤”。迪迪小声的说。

“电子秤我在菜市场和妈妈买菜的时候也见过”,多多说。

“我们家也有称体重的秤,那是妈妈减肥用的。”格格说完,小朋友们哄堂大笑。

“每次我和妈妈去家得福超市,她都让我秤体重,我一站上去,红色的数字就亮了,就知道我有多重了。”桐桐说。

“我们家厨房有一个带弹簧的秤,那是奶奶买菜用的”,皮皮兴奋的说。



05.实验操作鹅卵石有多重?

桐桐选择了两块大小差不多的鹅卵石,先是在手上掂量了一下,然后小心翼翼地把两块鹅卵石放在天平上,天平慢慢向左边倾斜,桐桐兴奋的叫到,我猜对了,就是左边的重一些。俊俊说,如果两边的鹅卵石一样重,那么天平就会平衡了,像我们玩的跷跷板一样。可俊俊尝试了好久,天平还是无法保持平衡。就在这时,桐桐把拿在手里的一块小小的鹅卵石放在了高起的一端的托盘里,高起的托盘慢慢下降,孩子们兴奋的叫起来:平衡了,平衡了。



记录并分享实验的结果。



幼儿实验操作—鹅卵石有多重测量记录。


06.教师的思考与支持

测量是最有用的数学技能之一,在与生活真实情境联系的背景下,测量能够给予幼儿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并让幼儿积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灵活地运用数学经验,并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本次活动,由幼儿的随机谈话中生发出“测量经验”的积累与提升。幼儿首先结合生活经验,尝试回忆并说出见过的测量重量的工具,到寻找合适的测量工具,随后,亲身体验、实际操作,通过用双手掂量、天平秤、磅秤的方法,物体平衡等重的方法,途径各异,方式多变。

中班幼儿仍处于自然测量的阶段,他们开始学习使用任意单位,往往采用随手可得的事物作为“单位”进行测量。如本次活动中,孩子们用平时吃的脆脆鲨、饼干、沙琪玛等,来试试手里拿的鹅卵石等于多少这些食物。在使用任意单位进行测量的过程中,他们逐渐意识到了单位的概念,矿泉水瓶、杯子、小碗、食物、脚步都可以作为测量的工具,也正是在这种使用任意单位的自然测量过程为幼儿后续的标准化测量奠定了发展基础,使他们意识到使用标准单位的必要性。

 

鹅卵石故事上我们今天就讲到这,让我们一起期待小朋友们还有哪些探索鹅卵石世界的小故事吧。

点击展开
关闭
钟声教育集团官网
400-828-8280